2022年2月,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超聲診斷科王淑敏教授和梁曉龍研究員團隊在Engineering, Biomedical(生物醫(yī)學工程)領域排名第四的Biomaterials期刊發(fā)表題為“Specific diagnosis of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by targeting activatable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開發(fā)了一種具有熒光“開關”功能的甘露糖靶向造影劑,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可特異“點亮”乳腺癌淋巴結微轉移病灶,有望成為臨床診斷和術中導航切除轉移性淋巴結的新方法。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淋巴結是否存在腫瘤細胞轉移是乳腺癌患者整體存活率重要的預測因素。然而,現有研究針對淋巴結顯像特異性較弱,很難將微小轉移灶與正常淋巴結區(qū)分開來。本研究中通過兩個關鍵技術解決了這一臨床難題。技術一:當惡性腫瘤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時,淋巴結局部微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腫瘤細胞募集巨噬細胞,并促其向M2亞型轉化,形成TAM,目前研究顯示甘露糖可以特異性靶向TAM表面的CD206受體,本研究將近紅外染料IR780與4-氨基苯基α-D-吡喃甘露糖苷結合,自組裝成甘露糖靶向熒光造影劑MR780 NPs,其可通過特定的配體-受體相互作用與TAM 表面的CD206特異結合,獲得較高的M2/M1選擇性;技術二:在合成過程中利用二硫鍵和自組裝方法將MR780 NPs的熒光信號預先封閉,當MR780 NPs富集到轉移的淋巴結時會與腫瘤微環(huán)境中高濃度的谷胱甘肽發(fā)生作用,二硫鍵斷開使納米探針發(fā)生解體,使 MR780 NPs實現腫瘤微環(huán)境響應性的熒光發(fā)射,進而“點亮”轉移的淋巴結,而在正?;蜓仔粤馨徒Y中谷胱甘肽含量極低,MR780 NPs在這種環(huán)境中不能釋放熒光,該研究巧妙的利用此特性作為熒光的開關來區(qū)分轉移性淋巴結和非轉移性淋巴結。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王淑敏教授和梁曉龍研究員團隊研發(fā)特異性熒光探針 “點亮”乳腺癌淋巴結微轉移灶-肽度TIMEDOO

MR780 NPs探針的構建和特異“點亮”乳腺癌淋巴結微轉移病灶的示意圖

超聲診斷科碩士生趙朵、徐夢紅,超聲診斷科醫(yī)師楊詩源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超聲診斷科王淑敏教授和梁曉龍研究員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人才項目、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人才項目的資助。

來源: 北大第三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