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fā)現精氨酸甲基化在RNA剪接和翻譯全局調控中的關鍵作用
7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yǎng)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王澤峰課題組在Science Bulletin上發(fā)表了題為A systematic survey of PRMT interactomes reveals the key roles of arginine methylation in the global control of RNA splicing and transl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系統性鑒定了人類細胞中已知的所有9個蛋白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的互作蛋白,并利用多種測序技術(包括RNA測序和核糖體印跡測序等),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證明了PRMT在mRNA剪接和翻譯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PRMT家族是一類可將精氨酸胍基上氮原子進行單甲基和雙甲基修飾的酶類,根據甲基化產物不同,主要分為I型和II型。目前在哺乳動物中只發(fā)現9個成員。早期研究發(fā)現,它們能夠使組蛋白甲基化,從而影響基因轉錄、細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學過程。隨著組學等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非組蛋白也被鑒定出含有甲基化精氨酸。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抗體以及機制明確的去甲基酶和識別蛋白,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精氨酸甲基化的分子機制和生物學功能研究。
研究顯示,人類PRMT互作組和已知的含甲基精氨酸的蛋白質高度重疊,且不同PRMT之間有補償效應,主要表現為它們底物之間顯著重疊,并且底物甲基化基序也具有高度相似性。研究發(fā)現,PRMT的催化底物主要參與了mRNA剪接和翻譯的RNA結合蛋白(RBP),并且這些RBP含有高度富集的精氨酸甲基化區(qū)域。此外,該研究證實抑制PRMT活性可以廣泛地改變可變剪接并抑制翻譯。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fā)現核糖體蛋白含有大量的精氨酸甲基化修飾,其甲基化位點的突變抑制了核糖體組裝、mRNA翻譯以及細胞生長。
該研究系統性地將每個PRMT和精氨酸甲基化事件聯系起來,并提供了PRMT生物學功能的新見解,揭示了精氨酸甲基化在RNA加工和翻譯調控中的關鍵功能。研究中的新發(fā)現和數據分析方法有望引起蛋白質修飾和RNA生物學領域科研人員的興趣,從而促進精氨酸甲基化領域的發(fā)展。
該研究工作得到科學技術部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等科研項目經費的支持。
研究揭示蛋白的精氨酸甲基化修飾在RNA剪接加工和翻譯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來源: 上海營養(yǎng)與健康研究所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