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納米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no today》(IF = 20.722)在線發(fā)表了藥學院藥劑學系齊憲榮教授團隊題為“CRISPR-based in situ engineering tumor cells to reprogram macrophages for effective cancer immunotherapy”(利用CRISPR技術原位改造腫瘤細胞以重塑巨噬細胞實現(xiàn)有效的腫瘤免疫治療)的研究成果。

齊憲榮教授團隊在基因編輯與免疫治療遞送研究中取得進展-肽度TIMEDOO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在腫瘤微環(huán)境中大量存在,并通過多種機制促進腫瘤進展。CD47在大多數(shù)惡性腫瘤中過度表達,作為“不要吃我”的信號抑制吞噬作用。然而,重編程的TAM易受抑制性細胞因子的影響,并傾向于轉化回TAM,僅阻斷CD47可能不足以引發(fā)有效的免疫反應。鑒于此,北京大學齊憲榮團隊構建了透明質酸與腫瘤微環(huán)境敏感的細胞穿透肽雙重修飾的多功能基因遞送系統(tǒng)HPT-PFs,有效克服基因藥物的體內多重遞送屏障,實現(xiàn)CD47阻斷與免疫激活細胞因子IL-12結合的靶向遞送。利用CRISPR/Cas9技術敲除腫瘤細胞中的CD47,阻斷CD47-SIRPα信號通路介導的免疫逃逸;聯(lián)合腫瘤微環(huán)境調節(jié)策略,將腫瘤細胞轉變?yōu)镮L-12生產工廠,促進巨噬細胞由M2型向M1型轉變,進一步增強巨噬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本研究發(fā)展了一種有效的基因遞送策略,基于CRISPR的CD47阻斷與腫瘤微環(huán)境重塑相結合的策略也可以用于治療其它腫瘤,拓寬了CRISPR/Cas9技術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應用。

該項研究獲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7202092, L20204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973258,81673365,81803459)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的支持(2020T130031)。藥學院博士生林萌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齊憲榮教授為該文的通訊作者。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4801322100284X?dgcid=coauthor#fig0025

齊憲榮教授簡介】

齊憲榮教授團隊在基因編輯與免疫治療遞送研究中取得進展-肽度TIMEDOO

齊憲榮,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中國藥學會藥劑專業(yè)委員會榮譽委員、資深專家組成員、北京市藥學會藥劑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等。主要研究方向為靶向遞送系統(tǒng)、納米技術與生物技術。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留學歸國啟動基金等。曾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等多項獎勵。在ACS Nano、Biomaterial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NPG Asia Materials等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研究論文160余篇,引用率超過3000次。

來源:北京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