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失神經元仍能維持功能,研究揭示背后自我重組機制-肽度TIMEDOO

近日,來自美因茨大學醫(yī)學中心、法蘭克福先進研究所(FIAS)以及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科研團隊聯(lián)合揭示:當大腦中部分神經元喪失后,大腦皮層內的神經網絡會在短時間內自發(fā)重組,其它神經元將“接手”喪失細胞的功能,從而維持大腦的整體運作。這項成果已發(fā)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

神經元雖不可再生,大腦卻有“自愈力”

神經元是大腦最核心的細胞單元,承擔著思考、感知、情緒和運動等一切功能。隨著年齡增長,或因酒精等毒素影響,甚至患上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元會逐漸喪失。而與身體其他器官不同,大腦皮層在成年后幾乎不再產生新的神經元。

盡管如此,神經元喪失后的認知功能并不會立刻崩潰?!芭R床研究表明,即便在老化或患病的過程中,皮層功能仍然表現(xiàn)出出人意料的韌性?!眮碜悦酪虼拇髮W醫(yī)學中心生理研究所“系統(tǒng)神經生理學”課題組負責人Simon Rumpel教授表示。

大腦失神經元仍能維持功能,研究揭示背后自我重組機制-肽度TIMEDOO大腦失神經元仍能維持功能,研究揭示背后自我重組機制-肽度TIMEDOO

聲音感知區(qū)的神經元“重新分工”

為深入探索大腦如何應對神經元流失,研究團隊采用動物模型,聚焦于大腦中負責聲音處理的聽覺皮層。他們發(fā)現(xiàn),當少量特定神經元被有意破壞后,神經網絡的活動模式初期變得不穩(wěn)定,說明神經系統(tǒng)本身處于精密的平衡狀態(tài)。然而,僅僅幾天后,相似的神經活動模式便再次出現(xiàn)——先前未被激活的神經元“接替”了受損細胞的功能。

這一發(fā)現(xiàn)表明,大腦內部存在一種尚未充分認識的“功能遷移”機制。FIAS研究員Matthias Kaschube與博士生Bastian Eppler在數(shù)據分析和結果解讀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為抗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帶來新希望

Rumpel教授指出:“我們推測,這種新發(fā)現(xiàn)的神經適應機制,在自然老化過程中及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可能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蔽磥淼难芯靠梢赃M一步探索如何激活和增強這一神經重組過程,從而為延緩認知功能衰退或治療相關疾病提供新路徑。

參考文獻:Takahiro Noda et al, Homeostasis of a representational map in the neocortex,?Nature Neuroscience?(2025).?DOI: 10.1038/s41593-025-01982-7

編輯:周敏

排版:李麗